企業的生產現場,往往是精益生產改善的主戰場,上海博革通過輔導的眾多客戶,得出精益生產的改善,必須到現場去。
1.精益生產的“三現主義”
問題都是出在生產過程中,指望在辦公室中遙控生產現場是不切實際的。“三現主義”是管理的基本原則,即:現場、現物和現實。精益生產要求生產管理干部走出辦公室,到發生問題的現場去,看現實存在的問題,所采取的對策必須是現實可靠的。
理論可以啟迪人們的思維,但是理論永遠也解決不了具體問題。如果要將理論變成切實可操作的方法,那就要求管理人員勤于思考:那是真的問題嗎?全部的問題都暴露出來了嗎?沒有被隱藏起來的問題嗎?現場的問題都被挖掘出來了嗎?自己作具體細致的觀察了嗎?只有這樣才能接近問題的真相,找到最簡單、有效的解決方案。
2.關注事實
精益生產管理要求管理者關注事實,關注數據。上海博革所有的輔導方案和思路,都是通過大量的數據的總結,而形成的。而事實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報告的事實,屬于他人認識到的事實;
第二、想像的事實,里面摻雜了主觀的看法,或者隱匿了部分真相;
第三、觀察的事實,即用某些方法客觀化了的事實。精益生產管理關注的事實要求只是就觀察后的情報進行客觀的陳述,并且能夠被任何人證實。
歐美和韓國企業的管理者開會比較少,大部分時間都在現場解決實際問題,而國內很多企業的管理層僅僅是在辦公室中等待下屬匯報,或者整天忙于開會,對現場的事實缺乏掌握,只能了解到虛假的或不全面的事實,影響了正確的決策。因此,國內企業應該加強對現場的觀察,關注現場事實與數據。
3.激勵強于罰款
管理者要以人為本,尊重人、教育人,傾聽員工的心聲,解決員工疾苦。管理人員不要進行遙控管理,而要走出辦公室,到現場發掘問題、解決問題,并為解決實際問題親自動手寫改善計劃。
營造持續改善的氛圍,也就是營造激勵強于罰款的創新氛圍,讓員工在自我教育培養下,不斷對本工序提出各種改善建議,不斷涌現改善事例。公司每一個工序每月都有創新展示,而不是各種違紀罰款單,從而將以人為本的管理思維切實貫徹到管理實踐過程中。
需要強調的是,營造激勵強于罰款的氛圍并不是讓企業馬上放棄罰款,而是要不斷營造改善氛圍,對不斷涌現的改善事例進行適當的獎勵,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步減少罰款、增加激勵,從而形成持續進步的良性循環。
【案例】
某工廠所生產產品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在產品上貼上標簽,這項工作由一個工人來完成。由于每月要貼幾萬臺產品,總有幾臺產品會漏貼了標簽。為了解決這個老問題,車間主任將此作為改善課題,與工人一起分析原因。如a所示,在這道工序中,每一車中有12臺產品,工人將標簽剪開后再貼到產品上。在操作過程中,如果正好有人和貼標簽的工人說話,那工人就可能把標簽漏掉。

在精益生產管理改善氛圍下,在上海博革老師的指導下,車間主任和工人一起找到了解決辦法。如b所示,工人在裁剪標簽的時候,每12個分為1組,即將第13張標簽反過來放置。這樣,當工人發現每組的標簽還有剩余時,就能馬上意識到標簽有漏,從而圓滿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點。
改善活動評價與展示
1.改善活動評價
精益生產重在營造持續改善的氛圍,倡導全員的參與,而每個部門的改善參與率和人均改善件數則是評價改善推行程度的明確指標。沒有比較就永遠不會有進步,在持續改善的氛圍下,企業建立改善活動的評價標準,每月評出一位創新能力強的員工作為“改善之星”,激勵這些員工的改善熱情,并激發其他員工的競爭之心。這樣,樂于接受變革、參與改善的人越多,持續改善的氛圍便越強,進而就會升華為優秀的企業文化。
2.改善活動展示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了改善事例之后,應該在公開的場合大力展示。這樣不僅是對改善成功者的精神獎勵,更能引導更多的員工參與到改善課題中來。一般說來,改善活動展示的形式可以是召開改善事例交流發表會、獨立展示優秀改善事例(設立景點)、制作改善宣傳專欄等,甚至可以組織參觀優秀的改善景點。
作者:博革咨詢
推薦新聞
蘇州礦山機械領軍企業精益改善優秀成果展現
博革于2021年10月正式與蘇州創力達成合作,簽署精益布局項目,旨在全面改造升級齒輪車間,歷時4個月完成前期規劃,另根據規劃項目歷時1年改造完成,現新車間已經投入使用,并且達到預期目標。 /news/4855.html
博革攜手江東金具設備制造,精益咨詢管理改善促生產
江東金具決定與上海博革咨詢達成協議:由上海博革咨詢為江東金具進行工廠布局規劃和目視化設計工作。項目定位為打造絕緣子行業國內領先、行業標桿的智能化、自動化燈塔工廠。 /news/4866.html
國內PPE行業領軍企業賽立特園區精益布局
博革自2022年起為賽立特提供精益管理服務,助力企業搭建精益管理體系,推動精益化管理落地見效,從而全面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力。本次項目從2024年10月進駐,經過調研分析,圍繞園區整布局 /news/4864.html